北京近郊这个村庄项目针对中国农村原住民流失、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希望借助绿色的改造,提高居住舒适度、实现能源自给,同时引入创意办公等功能,实现功能转换与乡村复兴。
项目主要目标是探索装配式近零能耗农宅改造的技术可能性和建造的实现性。实现途径是针对性地呼应乡村生态和寒冷气候,运用被动房(passive house)的技术策略实现最小的能源需求,结合多种新型太阳能利用方式,实现近零能耗(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加建居住部分采用了工厂预制模块,在现场组装完成。
1. PROCESS——超低能耗与模块装配式相结合的乡村近零能耗建筑(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
建筑改进了适应单层院落布局的近零能耗建筑空间体系。院落将建筑分为形体简单的三部分,并用被动式太阳房和楼梯间风塔连接气密性单元,实现增强冬季热辐射和引导过渡季自然通风的作用。坡屋面用天窗实现天然采光,用光伏瓦提供电能。
建筑实验了一种低成本的装配式居住模块。采用轻钢体系与OSB板复合的模式,内填外贴两种保温材料,以保证系统的传热系数和气密性,在工厂完成从结构到内装修的标准居住模块,三个模块在现场组合为一套功能完善的居住单元。
庭院和建筑立面集成了先进的绿色技术,书屋收集了近百本可持续建筑的图书,展厅集中展示了近零农宅的节能和建造技术,使之成为近零能耗农宅模式的展示与示范。
2. PLANET——减少生态影响,实现净零能耗的碳中和建筑
保持乡村生态和用地东侧北侧高大的杨树,结合杨树和村口绿地设计了阶梯状的树林菜园,结合三个庭院的生态功能定义为不同的主题庭院——水庭院、太阳能庭院和废弃物装饰的零碳花园。南侧庭院中设置一个温室,种植水培垂直农业组成的鱼菜共生系统。
被动式节能从太阳辐射的利用出发,采用超级保温围护结构、气密性单元以及无热桥设计将冬季采暖需求控制在15W以下,单位面积总能耗为 14.6kWh/m2.a。
主动式产能以太阳能光伏瓦和彩色薄膜光伏相结合为建筑提供电能,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居住部分的厨房卫生间提供热水。